杨府山高复 | 杨府山文化补习学校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高考信息

11月学选考“最后一公里”,历史、地理、物理考前咋复习?干货带走!

  离下半年学选考不到十天,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现特邀各科目老师点拨考前复习要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今天先看历史、地理和物理三门科目。

历 史

从浙江省四年来的历史选考看,围绕知识、能力、素养三个层次的递进,对学生在基本史实、历史时空和思维涵养上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易经》云:变则通,通则达。顺着试题的方向,重新尺量自己的复习和应考,并在其中作出一点改变, 相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必然会迎刃而解。

 “会通”史实:避免基础题失分

对基础知识、基本史实的考查,是历史选考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这类看似简单的送分题,却总会让不少学生“栽跟头”。以2018年4月卷第3题为例:

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䃜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

A.战国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此题原本史实清楚,教材表述明确,应该是比较简单的,答案为B,但在考后却引发了一些争议,优秀学生在此题上失分的也不在少数。究其原因,无非是两类:一类是对教材关于汉代和北宋冶铁的相关史实掌握不牢固,不能加以区分;第二类则是过多地纠缠于教材的表述“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认为教材上与试题选项的表述不一致,而煤和煤炭应该是有差别的。其实,试题材料中已经点明:“磊落如䃜万车炭(煤)”,将煤炭与煤等同起来。反过来,如果说一定要按照教材,那么教材对两个时期的表述与选项也是不一致的:前者是“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后者是“北宋时期,已经有了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前者强调“使用”,后者强调“记载”。这些看似不成问题的“问题”却让学生丢掉了不该丢的分。

此类试题虽然不是主体,但每年总有一些,以2018年4月卷为例,第3、4、10、12、20、22题和31题的部分都是典型。不少学生对此类知识和试题都不太重视,特别是一些重点中学的优秀学生,认为它们既没有思维含量,也没有专题复习的价值,失分仅仅是偶然,而结果可能是他们拿到了别人没有拿到的分数,但失掉了别人没有失掉的分数。

避免在此类试题上失分,关键在于“会通”。一是“会”,建议在最后阶段,依托考试说明,对其要求的基本知识点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梳理,精准抓落实。二是“通”,建议对自己近一段时间以来的重大考试情况进行一次分类总结,观察自己在此类试题中有没有丢分,是不是每次都有丢分,丢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实际情况看,许多学生的丢分往往是由自己的“小毛病”“小失误”造成的,一旦引起了重视并略加注意,这些失分是完全可以“挣回来”的。

“点通”时空:为知识运用和能力考查架设桥梁

从以往的历史选考看,对知识运用和能力的考查始终如一。虽然师生对这一目标普遍较为重视,但在实际的复习和应考中,依然面临着“路径难题”。特别是面对试题中普遍出现的新情景,如何将教材所学与其进行有效对接始终是一个难题。如2017年11月卷第29题:

【加试题】1930年6月30日,法军比规定的日期提前五年从莱茵区撤出,同日,法国外长白里安将关于建立“欧洲联邦”的“备忘录”寄往欧洲各国。“备忘录”建议在国联内建立一个欧洲安全体系,下设“欧洲议会”“常设政治委员会”“秘书处”;提出加强欧洲各国的经济合作,建立“共同市场”,以促进各国商品、资本和人员的流通。  “备忘录”反映了

①《洛迦诺公约》的精神

②欧洲联合的设想由来已久

③维护《凡尔赛和约》对德原则

④谋求法国对欧洲事务的主导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很显然,试题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情景,有关“备忘录”的叙述都是教材没有的,而沿着题干中关于“备忘录”的路径显然又是走不通的,最多能确定②的选项。如何将题干信息与教材所学实现对接?对时空的定位十分关键。表面上看,《洛迦诺公约》和《凡尔赛和约》属于教材知识,但上升到“精神”和“原则”层面,又变成了新知识;如果能通过材料情景中“1930年”和“法国外长白里安”两个信息通道,帮助学生与教材中关于20年代末30年代初法国的对德外交政策相对接,就能非常准确地找到答案C。因为教材关于这一阶段政策的叙述非常明确:“法国国内主张对德和解的力量渐占上风,1925年白里安出任法国外长,主张通过协商,改善法德关系,解决法国安全问题”。依据教材还可知,《洛迦诺公约》正是这一政策调整下的重要产物,据此,题干中关于“备忘录”的建议显然与同一时期法国外交政策相呼应,体现了“《洛迦诺公约》的精神”,同时,也正是对《凡尔赛和约》“最大限度削弱德国”这一对德原则所作的重大调整。肯定①排除③就变得非常容易了。

抓住时空这个“点”,对于我们进行知识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新的课程标准关于时空素养的描述也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清晰的路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因此,一个在时空框架下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是解决类似“新情景”“新问题”的关键。许多同学感觉知识运用难落地,恰恰迷失在这个“点”上。

需要强调的是,时空体系不是大事年表,许多同学将复习重点放在具体年代的梳理上,其实是有方向性偏差的。时空体系关注的不是具体的时间年代,更不是一堆时间的聚合,而是一个个历史的阶段,以及每一个阶段背后鲜明的时代特征。关注基于不同时段的历史整体演进,显然比专注于细枝末节的具体时间更有助于知识的运用。

 “拨通”思维:读透历史素养的内在逻辑

每次考试后,学生总感觉有许多看似没有教过的知识和考题,即所谓“教的都不考,考的都不教”。这样的看法,根源在于对历史素养的认识不足。在历史选考中,有一类考题,专注于对历史素养的考查,所占份额甚至要比前两类多得多。以2018年4月浙江历史选考卷为例,除了第26题以史料实证为目标外,围绕历史解释的考查,就有第1、2、7、8、9、14、15、19、24、25、27、28、29、32、33(1)、34等, 48分的分值占全卷的近一半。

所谓高手过招 “无招胜有招”,历史素养的考查正是在看似无招中凸显招法的精妙。这一招法的精髓就在于历史思维。如2018年4月卷第24题:

下表为《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下列项中,对该表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

B.世贸组织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

D.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

此题重在对历史解释的考查,从表面上看,材料所提供的时间和事件都是已知的,但难点在于它们又是无序的:没有指向,没有路径。这也正是素养类考题的一大特色。仔细观察这些事件能发现,它们都是全球化的表现和产物,题干中“经济全球化大事”也已明示。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元背后的欧盟,是与世贸组织相平行的国际组织,相互之间不是统属关系,由此可知,设计者考查的主题是对全球化的解释,而不是世贸组织的发展历程。 B项的解读首先是思维路径的错误,把它指向了世贸组织,而非经济全球化,其次在认知上也不符合历史事实,两者均可判断这一结论是错误的。很多同学判断失误的主要原因在于观察不到位,既没有看清题干的主题,也没有对具体的事件进行归类分析,被材料的表象所误导,以为考查的是贸易,即从关贸到世贸的发展历程。

解答此类试题,知识认知是次要的,关键是历史思维,但思维有时也是无序的,需要将其拨回“正途”。在实际的复习和训练中,建议学生将思维定位在这样一个路径上,即依次厘清三个问题:材料有什么(人、事、物)?核心或主题是什么?设计者的意图是什么?沿着这一思维路径,就可以大大减少理解上的偏差。

历史是一门科学,在学习上难有捷径,讲求的是功力。但如果能坚持从知识、能力到素养的层次递进,明确路径和方向,还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行且思索,一切尽在掌握中。

(作者:沈玉林  特级教师)

地理

目前浙江省地理选考试卷中必考题和加试题有着明显差异。为了取得较好的成绩,最后一段时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

按照《考试说明》的考点,梳理教材

必考题既作为学考试题,又是选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试题既要照顾到学考试卷的难度,还要考虑考点的覆盖面,所以相当一部分试题素材是直接来自教材,或者是教材知识点的直接呈现,或围绕教材某知识、原理进行改编、逆向设问等。因此在最后阶段的复习要根据考试说明的考点和要求,认真梳理一遍教材,做到知识点不遗漏。

例1  下图为美国领土构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首都是________,其领土夏威夷州位于七大洲中的___________洲。

【答案】(1)华盛顿    大洋

其考点在下表所示条目中:

在复习时,可以在《考试说明》相关知识条目旁边划“√”表示过关;对于不能迅速回忆起来或印象不深刻、拿不准的知识点,立即翻开书本、笔记加以巩固,也可找同学互相帮助,或让老师指导,及时补上漏洞,然后再划上“√”表示过关。这样做的好处:一是依据《考试说明》,将相互联系的知识重新梳理,建立知识的纵横联系;二是在梳理的过程中查找和弥补了漏洞;三是看到划满“√”的《考试说明》,可以使你增强考试信心。

强化重点章节和知识

高考试题年年不同,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年年重现。例如必修一第二章的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大气热状况和大气运动、天气与气候,必修二的人口问题、城市化、工业和农业区位等知识,是每年必考的重点知识,最后阶段应进行强化复习,做到准确掌握原理、透彻理解过程。

例2 (2017.11)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甲、乙气压带成因及气流垂直运动方向是

A.甲:动力原因   上升  

B.乙:动力原因   上升

C.甲:热力原因   下沉

D.乙:热力原因   下沉

【答案】A 

在2018年4月份考题中,气压带、风带内容又一次以不同的图像方式呈现。这两题材料都来源于地理必修Ⅰ 55页图2-33风带和气压带移动示意图中的一部分。

准确理解重要概念

目前高考试题对地理概念、地理术语正确理解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在复习时强化对地理概念的全面理解,对地理术语的正确使用。

例3 (2017.4)27.读中国某区域略图(图1)及重庆市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3)图中B____(名称)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渭河谷地的地质构造属于______,冬季风力较弱时,加之居民_______(人类活动)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增多,易发生雾霾天气。

【答案】(3)秦岭   地堑   燃煤取暖 

高中教材上地质构造主要包括褶皱和断层,褶皱和断层又是背斜、向斜和地垒、地堑的上位概念。断层是岩层发生断裂,两层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位移。但渭河谷地至少是由两条断层组合形成的,所以其地质构造不能写断层,而应该填写“地堑”。

其他相似的概念还有:热量、光照、气温;降水、水分、水源;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地壳运动;风化、风蚀;荒漠化、石漠化、盐碱化、沙漠化;虚假城市化、滞后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空间布局;生产协作、投入—产出等。这些概念的异同点及使用范围,需要辨清楚。

正确理解命题意图

命题意图是命题的用意,就是命题人通过题目想要考查哪些知识点和能力的意图。命题的内容和形式都是服务于命题意图的。因此在复习阶段,应该强化对地理命题意图的理解,提高答案的准确性。

1.理解填空题的限定

高考题第26、27题大部分为填空题,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根据题意填写出最恰当的地理词语。这就需要注意题目给出的限定条件,然后进行填写。

例4(2017.11)26.读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________海峡,该海峡沿岸夏季的降水特征是______。

【答案】(1)直布罗陀  少雨

在评卷过程中,发现不少考生对降水特征的填写是“干燥”导致失分。干燥不仅仅是降水,还包括蒸发。阅读题目给出的限定条件是“降水特征”,所以该填空只能是“降水多”或“降水少”两个角度,结合“夏季”的限定,答案为“少雨”。

2.杜绝错别字

由于填空题每个空要填写的字很少,因此在评卷时如果出现了错别字,一律算错。如苏伊士运河,因为这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专有词语,如果写成苏尹士、苏伊世等,都算错。

3.理解设问角度的指向

地理选择题答案是唯一的,非选择题一般是参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浙江省近几年地理高考试题问答题的“小切口、小角度”特色比较突出。

例5 (2015.10)26.(5)从地形和气候角度,说明荷兰盛产鲜花的主要自然条件。

(2015.10)29.(3)该农业生产基地在土地资源保护方面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2016.04)27.(5)从能源消费的角度,简述西电东送工程对长三角地区的积极意义。

(2017.4)28.(2)说出影响①②③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从气候特征的角度,分析②地自然带的成因。

(2017.11)26(4)从气候角度分析英国小麦主产区分布在丁地的原因。

(2018.4)28.(2)从原料和市场角度,分析乙地所在国成为世界重要的石油加工贸易国的有利条件。

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应该强化答题角度的训练,提高答题的准确性,提高得分率。

关注社会热点

高考地理“社会热点问题”是指以社会热点为背景,以区域为载体,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具体地理问题的问题。从浙江省的高考命题来看,社会热点问题如人口问题、城市问题、土地荒漠化与治理、气候变暖等一直是命题者所关注的。就餐、作业写累时,或者周末回家时,尽可能多看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不仅可以了解外面的世界,开阔视野,而且许多内容都会与高考有关。

例6(2017.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进行了动态调整(如下图)。完成16、17题。

16.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与下列人口数据变化关系密切的是

①老年人口数量增加   ②劳动人口比重降低

③人口死亡率升高       ④人口迁移数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我国人口增长模式逐渐向“三低”型过渡,影响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有

①平均初婚年龄降低          ②生活富裕程度提高

③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④育龄妇女比重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6.A      17.B

该题命题的背景就是我国的生育政策的调整。人口问题则是每年的考试热点,如:我国人口问题有哪几个方面?(出生率低且地区差异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人数多、地区差异大;部分地区性别比例失衡等) 这些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对我国产生了哪些影响?对应的解决措施有哪些?对于此类问题,也可以日常收看一些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等,有助于答题时思路清晰、观点准确、分析全面。

回归教材和地图

到最后阶段,一般都会进行模拟题训练。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围绕题目进行学习,而是要回归教材,回归地图。

高中地理必修教材(正文、阅读材料、活动等)、选修教材、地图册等都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都可以作为高考命题的取材范围。

例7(2017.11)26.读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4)从气候角度分析英国小麦主产区分布在丁地的原因。

【答案】(4)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阴雨天少;光照充足。

该题的原图就是来自高中地理必修三配套地图册第14页“大不列颠岛降水量与主要农业区分布”图。

总之,最后阶段复习,再回归教材、回归地图,认真通读一遍教材内容及地图册中重要的插图、提示,对提高考试成绩将有很大帮助。

(作者:康同杰  高级教师)

物理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对于2018年11月的选考,同学们既要关注其普遍性,还要关注其特殊性。

所谓普遍性,指的是物理试题的构成:物理试题由“70分必考题+30分加试题”组成,1-13题为单选题,14-16题为不定项选择题,17-18为学考实验(一般17题为力学实验、18题为电学实验),19-20题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和动能定理的学考综合问题,21题为选考实验,22-23题为电磁场、电磁感应等选考内容综合问题。

所谓特殊性,指的是本次选考因面向的群体不同,可能会有一些异于以往的情况出现:

第一,单选题的难度。以往的学选考试题,在考试群体复杂的背景下,70分的必考题,特别是前13道单选题,难度、计算量都不大。然而本次学选考面向的仅仅是2019届高三的同学(2020届高三的同学实行学选考分卷考试,其首次学考已在今年6月底完成),同学们必须重视学考单选题的难度,不要一味求快。

第二,学考计算题的模式。以往选考卷物理试题的第19题和第20题,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19题一般考查学生牛顿运动定律和直线运动的掌握情况,20题一般考查学生曲线运动和动能定理的掌握情况,但今年,随着考试群体和考试人数发生变化,学考计算题的模式很可能发生变化。

2017年11月物理卷第19题就曾经改变了模式,题目如下:

(1)到达M点时的速度大小;

(2)从M点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

(3)落地点距B点的水平距离。

此题的分析和解答过程并不复杂,但不少参加学考的同学非常不适应,最后的得分率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既然19题都曾改变模式,那么以今年的特殊性来说,20题也有可能改变现有的模式,加入电场。

第三,考试内容的微调。2018年1月的《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说明·物理》(2016级适用)作了适当的调整:即“牛顿第二定律”由原来的“d”级要求修改为“c”级要求;“全反射”由原来的“b”级要求修改为“c”级要求;删除“螺旋测微仪”。建议考生做好“全反射”要求提升的应对。

细致审题  准确建模

物理选考试题的阅读量稳定在8000字左右,考生必须加快读题速度。但读题速度的加快也是一把双刃剑,往往会出现审题不细致的问题,不但影响物理模型的建构,而且易失分。

这是一道学考计算题,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和直线运动知识,得分情况未达预期,特别是第一问和第二问得分率比预期低许多,其常见错误均与审题和建模有关。

题目的第一问问的是企鹅向上“奔跑”的位移大小,很多考生解题时只求解了8s后企鹅贴着冰面向前滑行的位移,而没有加上8s前企鹅的位移。在题干中明确指出,8s前企鹅由静止开始的运动也属于向上“奔跑”的范畴。

题目的第二问问的是企鹅在冰面滑动的加速度大小,很多考生解题时只求解了企鹅贴着冰面向前滑行的加速度大小,而没有求解企鹅滑到最高点后姿势不变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

如果要在考试中做到细致审题、准确建模,就必须在平时的模拟练习中进行针对性训练。

例3(某名校联盟联考第9题)如图所示的充电宝是由可充电电池(称为电芯)和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组成的,下表列出了它的几个主要参数:

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宝充电时输入电压为 3.6V

B.充电宝充电时输出电功率恒为10W

C.充电宝以最大电流输出时可工作 5小时

D.充电宝充满电时电芯储存的能量为129600J

此题考查学生对电路中相关物理量的科学探究能力,要求学生能根据此充电宝参数的事实,准确表述物理问题。题中所给的参数很多,如何根据审题建立充电宝的电学模型是此题的难点。

我们通过第五个参数“输入”,得到输入电压直流5V,故A选项错误。通过第六个参数“输出”,得到输出电压直流5V、输出最大电流2A,根据P=UI,得到最大功率为10W,但非恒定功率,故B选项错误。通过第四个参数“最大可输出容量”6000mAh和第六个参数“输出”最大电流2A,根据q=It,得到时间为3h,故C选项错误。根据第三个参数“电芯参数”和W=qU,并将小时转化为时间的国际单位秒,可得到电芯的总能量为129600J,故D选项正确。

此题易混淆充电宝的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充电宝的最大电量和最大可输出电量、充电宝的最大能量和最大可输出能量,一旦审题不细致,极有可能因建立了错误的充电宝模型而产生错误,遗憾失分。

回归教材  落实双基

教材是考试的基础,回归教材才能让复习不走偏。每一次选考试题,都会从教材中选材料、找灵感。以下是近三次选考中出现的教材原图:

通过对近几次选考的整理,我们不难发现,必考题偏爱高中物理教材,所以,临近考试,考生更应该落实《考试说明》中的具体要求,有计划地集中整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大纲中的考点脉络,对于一些相似、相关、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和规律,可以采取比较复习的方法,进行整理和比较。这样既能掌握差异,又能找到共性;既能面面俱到,又能重点突出。同时在落实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系统化网络化的同时,还要明确考查的题型和难度,在脑海中逐渐构建起一个知识结构与试卷结构相统一的复习体系。

规范答题  避免失分

对于较明显的结论,也需要学会书写必要的文字说明。比如在求解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时,有些同学喜欢直接写出半径大小,如果是通过作图而得到的半径大小,应在答题框内标准画好图,再写上“由图中的几何关系可知……”;有些同学在求解滑块对竖直面内圆轨道的压力时,往往求解出支持力就直接下结论,这样的解答并不完整,应附上“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这样的文字说明。

古诗有云,“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相信各位考生通过细致全面的复习备考,定能在此次选考中获得满意的成绩。

上一篇: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9年浙江招飞简章

下一篇:2019年浙江省高校招生职业技能操作考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