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语文学科组
2021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命题呈现“立德树人、稳中有变、素养导向”三大特点。
一、立德树人
命题坚持立德树人,正面引导青少年学生,围绕青少年成长主题选材,内容广泛丰富,布局有整体感。从第1题“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青少年成为人才”开始,选材着眼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多方面要求。一是关注当下社会生活。如第4题关心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参与反欺诈宣传;第5题自觉宣传使用公筷,提倡垃圾分类。二是重视传统文化熏陶。如第1题解读电视栏目《典籍里的中国》,第2-3题了解中国传统工艺,第5题为阅读经典付出热忱,《论语》阅读则意在扬善惩恶。三是推崇爱国奉献情怀。如第6题“微纪录片”关注多彩中国,讲好中国故事;小阅读《散文的时态》鼓励热爱写作;大阅读《麦子》体认垦荒守边英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坚毅、乐观、奉献的高尚品格。四是注重个体提升发展。如古文阅读《答谢景山书》,学习古人淡泊名利、乐学自信、温厚雅正的处事态度;诗歌鉴赏《意难忘•山家》引导考生热爱自然,体悟平凡生活的乐趣;作文材料旨在引导正确对待得与失。
二、稳中有变
命题以稳定为大前提,在试卷框架、难度、题型、能力立意等方面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试题科学规范,测试目标明确,情境设置恰当,设问科学,选材新颖,表述方式合理、有效,既注意知识覆盖面,又体现考试重点。在遵循《2021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要求的基础上,对部分命题形式、选材较固化的题目加以改变。如第5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要求;第6题考查语段的压缩能力,语言表达的简明、准确;小阅读(7-9题)以论述类文本取代连续多年的实用类非连续性文本。同时,在对应的分值上与往年考查保持不变。《论语》阅读更注重考查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这些变化,可在一定程度减少复习教学中重复刷题的弊端,对高中语文教学产生正面导向作用。
三、素养导向
作文题继续体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突出思维品质提升的命题要求。
得与失,是个历久弥新、常谈常新的话题。它包含所得和所失、成功和失败、利和弊等多个维度。如何看待得与失,也是处于人生转折点的考生“正在(即将)面临”的真实问题。
写作有多个层次或角度:(1)三句话作为整体来解读,理清内在关系,有所侧重来写,如:得与失既是终点、起点,也是过程;从得与失的过程看待终点或者起点,等等。(2)三句话可以作为独立的写作对象。如果思考再深点,还可以提出一些思辨观点展开论述,如在“终点、起点、过程”视域下谈“视角不同对得失看法不同”“站位不同对得失看法不同”“标准不同对得失看法不同”“主体不同对得失看法不同”等等。得与失探讨的对象并不局限于个体的人。如果只写“得与失”或“起点、终点与过程”属偏题。正确对待得与失,无论将它们看成终点、起点还是过程,都为精彩人生赋能。
数学
数学学科组
2021年是浙江省高考改革不分文理科考试的第五年,数学学科组充分吸收多年来自主命题的经验,坚持“育人与选拔并重,区分与导向兼顾”的命题理念,采取“低起点、多层次、缓坡度”的命题策略,合理定位考试目标,体现选拔功能和素养立意导向功能。
一、保持平稳, 延续风格
试卷在结构设置、难度把握、命题风格等方面保持稳定,仍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类题型布局,题量、分值不变。选择题、填空题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强调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解答题以考查学生抽象概括、推理论证及综合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为主,层次分明,由浅入深,难度设计与去年持平。试题文字叙述简明清晰,字母表示、图形表述规范。三类题型的排列分别由易到难,力求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二、立足基础,素养导向
试题设计立足“四基四能”,强调知识覆盖的同时,重视对学生后续学习所需的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考查,努力做到主干知识重点考,数学概念深入考,交汇知识综合考。对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核心内容进行重点考查;对复数、三视图、线性规划、二项式定理、数学文化等内容进行基本考查。
试题设计突出素养立意导向,如第10题数列问题的设计突出考查了学生合理变形、累加求和、适度放缩及逻辑推理等素养;第17题向量题的设计突出考查了学生关于向量投影、数量积概念的理解及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等素养;第22题函数题的设计通过新的考查视角,展示了对函数零点及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素养的考查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三、倡导通法,回归本源
试题设计严格遵循《2021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不出偏题,怪题,解题方法是常用的通性通法。例如第20题数列题利用线性递推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构造不等关系,考查常用的错位相减法和参数取值范围的求解方法;第21题解析几何题从直线与抛物线间的位置关系构造试题,考查学生处理解析几何问题的基本方法,从而引导高中数学教学回归教材,回归数学教学本源。
四、分层设计,注重选拔
试卷关注当前高中数学的教学实际,多视角、多层次、分类分层设计问题,全卷既有一定的难度较低的基础题,也有一些能力要求较高的综合题。解答题分别设计成一题两问或三问,考查要求层层递进,放低了起点,降低了难度,体现切入容易深入难的命题理念。
试卷从科学性、公平性、选拔性等方面进行考虑,为全体考生创设了展示个人数学素养的平台。
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学科组
本次思想政治选考命题着眼于立德树人,坚持公平、科学的原则,遵循《考试说明》的要求,考查考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引导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全面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宏观布局,坚持稳中求新。本卷以“低开渐升”的思路进行设计,力求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原创性、公平性,充分考虑学生学与考的实际,坚持高考的选拔性。整卷在知识分布、难度设计等方面保持基本稳定,考核既突出主干,又考虑覆盖面;试题保持一定的梯度分布,确保整卷的信度和效度。同时,坚持稳中求新,在素材选用、知识考查与问题设计的结合上有所创新。如38题围绕“共同富裕”设计,做到素材契合国家大政方针,设问角度有别传统,38(1)设问指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只有提炼整合相关知识才能准确答出本题;38(2)微观切入,明确要求回答具体建议,重点考察学生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情怀家国,明确价值导向。本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选材上多角度反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围绕当下的热点话题选取素材,凸显鲜明的时代特征;创设各类情境,使学生切实感受生活中的变化,理性思考现实问题的解决,引导关心生活、思考生活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生活。如第39题取材围绕革命文物,引导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该题考核学生对文化的特点和社会意识的作用的思考,同时也与当前建党一百周年大背景相符合,孕育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聚焦能力,考查核心素养。本卷坚持以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为考查对象,把知识能力的检测与素养的培育有机结合。全卷试题最大限度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指向反对无谓“刷题”,把考查重点放在对学科概念、原理的理解上,对知识内部各要素间逻辑关系的把握上,对现象观点的判断和说明上,对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方法进行分析、探究和论证的能力上,最终检验学生能否在答题中展现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所需的、必备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
历史
历史学科组
2021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考试历史学科命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推进素质教育,保证教育公平。在确保试卷整体平稳的基础上,整卷设计体现思想性、科学性、人文性和公平性。
一、价值引领,确保平稳
今年时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寓教于考,升华学生历史记忆。试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注重家国情怀教育元素,强调砥砺奋进的革命文化,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第12题以习近平总书记所论的“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为主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13题通过南洋华侨的抗战,展现中华儿女无坚不摧的凝聚力。第14题以毛泽东对1949年新政协的评价为引,理解《共同纲领》的作用。第28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核心线索,充分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提出的“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第26题以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为鉴,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当今世界纷繁复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才能达到共同繁荣与稳定。第29题以经济视角切入,让学生充分理解在浩浩荡荡和充满矛盾的全球化过程中,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休戚与共,合作才能共赢。
整卷设计在承继以往试卷风格的基础上,整体结构保持稳定,难度要求合理,题型次序延续一贯分布,确保试题的稳定性,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二、素养筑基,体现科学
以学生核心素养涵养为基础,重视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育,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11、12、13、14、27、28题等旨在强化对学生的德育引导;第1、4、6、7、8、10、12、15、17、18、19、20、22、23、24、25、26、29题等侧重强调对学生智育的考查;第21题围绕进化论,了解人类生命的起源与发展,隐含着对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第2、3、5、9、16题等重视对学生美育的涵养;第2题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第3题汉代素纱襌衣、第8题清代科技发展、第16题古罗马大斗兽场等均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涵盖着对学生劳育的引导。
唯物史观直接入题,时空观念处处呈现,史料实证贯通整卷,历史解释彰显思辨,家国情怀润物其间,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特色与试题命制的科学性。
三、主干为要,不避热点
历史是人文学科的基础学科,学习内容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思维含量高。以生为本,命题紧扣教材,“中心开花”,注重考查教材主干知识,不考繁难偏旧,坚持以课本为本的教学导向。第26题定位在周秦之间,以郡县制度为设计重点,让学生认识大一统中央集权政体建立的作用;第27题围绕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设计问题;第28题围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展开;第29题围绕《航海条例》、欧盟和世界贸易组织几个重要知识点设计题目。
读史明智,知史明世,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有助于学生心拥中国情,胸怀大世界,放眼观天下。
地理
地理学科组
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指导意见》、紧扣《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说明》的考核要求、内容分布和题型结构命制。传承近两年的命题风格,合理设置试卷考点知识分布与考试难度要求,有助于筛选出不同层次知识水平、综合思维、实践能力的学生,为高校选拔人才做准备。
一、选材广泛、贴近生活,彰显人文关怀
本试卷试题选材广泛,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亲切生动。从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到沿海低地国家关注的国际性环境问题;从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到人均粮食产量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多思多想,把地理知识应用生活。 第19题通过观测日影在一天中的变化来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得出当地纬度,并结合区域地理的知识判断所在地形区。第21题,材料有关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场所购物中心和购物、娱乐等具体生活场景,但设问角度新颖,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角度新颖、演绎过程,深化地理实践力
本试卷力求考察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注重地理事物的过程分析,考察培养时空综合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第17、18题,涉及到地质地形平面图到垂直剖面图的转换,以及地质构造与岩层的新老关系来考察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第20题,通过观测点上空看晨昏线与经纬线的特征来考察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第24、25题,考察对锋面的深度理解,利用不同类型锋面的锋区垂直方向不同高度的风向及其变化来判断锋面类型和相关特征;第26题链接生态环境问题的过程分析;第28题涉及河流、土壤、交通线路选择的分析;第29题以港口与城市发展为切入点,通过珠三角地区港口建设与区域发展的试题情境设计,反映珠江三角地区交通区位优势与地域特色环境,充分挖掘学科基本原理,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分析思路和方法,总结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找出分散的地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每一道题目的切入角度新颖,在过程推演中注重对地理实践力的考查。
三、以生为本、重视原理,注重思维能力
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到学情状况,整张试卷难易结合,布局合理,区分度合理,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适应整张试卷。部分材料源自课本,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地理原理的应用。第1、2题黄土高原局部景观图;第6、7题中国不同地区人口、产业结构;第10、11题美国农业带及专门化生产的决定性因素等素材皆来自于课本,但是考查角度涉及到原理的应用,注重思维能力的考察。试卷注重学生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学习和掌握,如环境承载力概念、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大气运动原理等,考核注重“理解”,强调“应用”,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图表丰富、蕴藏美感,凸显学科特色
地图是地理最美的表达语言,也是地理信息表达的载体。本试卷图表信息尤为丰富,全卷共36张图表,其中图33幅,表3张。体现了对读图能力的考查和图表中地理信息的提取。第3题提供地质灾害相关要素评估值的图层,通过图层叠加清晰的表达出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第8、9题提供独流入海小流域生态、农业景观示意图,直观的展示出上中下游及滨海地区四段式空间分布;第24、25题提供锋面上下不同高度测得的风向、风速变化图直观的展示出锋面两侧不同高度大气运动特征。
五、立德树人、关注前沿,培养社会责任感
地理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地理知识,更承载着对学生立德树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以及对正确的人地关系的认识。试题素材广泛,具有时代特征,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注时代发展。例如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现状及其缓解措施、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小流域国土开发中的问题等。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等地理核心素养。试题命制紧紧围绕当前社会经济建设热点现象选取素材,创设情景,凸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如东南沿海地区独流入海小流域四段式空间分布、长三角交通圈域变化、生态移民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高质量发展、大型超市布局等最新体现时代特色地理事象都在试题中有所体现。
六、立足国情、聚焦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以国家的重大项目和工程为依托,放眼国家战略,能够满足真实情景下问题检测评价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国家祖国的强大和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第12、13题选择我国宁夏、贵州等省区的生态移民工程,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成功案例,体现我国全面实现脱贫,走向共同富裕的壮举;第14题情景涉及长三角交通圈域的变化,体现快速交通迅速拉近城市之间出行距离,推进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一体化,推进上海市人才、资金集聚,产业结构升级这一我国产业和城市转型升级发展的基本路径。第22、23题选择我国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壮举,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情景。
总之,本试卷力求体现科学性、原创性、公平性。通过贴近生活、体现时代发展的真实情景地理问题主题式考查,考查考生应用地理基础知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时空综合思维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地观、世界观,关心生活、关注时代发展,增强自豪感和责任感。
物理
物理学科组
重视基础 保持稳定
试题注重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与掌握,保持了试卷的稳定性。如第1题考查了单位制,第2题考查了质点模型,第4题考查了受力分析,第5题考查了交流电有效值,第6题考查了电场线、等势面,第7题考查了圆周运动规律,第9题考查了机械波的传播与叠加,第14题考查了原子核反应,第15题考查了磁感应强度与安培力,第19题考查了匀速运动、匀变速运动和牛顿第二定律,第20题考查了平抛运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第21题考查了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第22题考查了动能定理、电场力做功、洛伦兹力和圆周运动。试题求解时避免了繁琐的数学运算,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有利于引导师生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与学。
与时俱进 有所创新
试题在重视基础,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同时关注科技前沿和问题设置方式的创新。如第1题的背景是5月17日《自然》报道中国科学家探测到迄今为止最高能量的 g 射线,第4题是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着陆火星表面,第8题是大功率微波在军事上应用,第14题是可控核聚变,第22题是空间站的离子推进器。再如第17(1)题“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不同于常规设问,而是基于学生易错的操作设置问题;第18(2)题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基础上,设置了一种比较新颖的测电阻方法,间接考查了仪器最小分度对测量误差的影响。这些试题有利于学生关注科学前沿、重视探究和增强创新意识。
素养为本 引导教学
试题大多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要求学生用清晰的物理观念,分析物理对象和过程中的关键特征和主要因素,建立合适的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科学论证和质疑创新等多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突出了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如第3题以火箭发射塔周围高塔的用途为问题,考查了科学论证;第6题以静电场为背景,考查了物质观和能量观;第8题以大功率微波的应用为背景,考查了模型建构和科学推理;第16题以肥皂薄膜干涉为背景,考查了实验现象观察和模型建构;第10题的空间站、第12题的激光照射光盘,考查了能量观念、科学推理和质疑创新;第20、21、22题综合考查物理观念、模型建构和科学推理等素养。这些试题有利于引导教师重视对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使中学教学逐步走出题海。
爱国情怀 立德树人
试题以我国近年来重大工程和科技成就为背景,充分展示中国元素。如第1题展示了中国科学家首次探测到最高能量的 g 射线,第11题以泵车为例展示中国制造成就,第19题以机动车礼让行人为背景展示中国公民素养,第3题的火箭发射场景、第4题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和第22题的空间站离子推进器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成就。这些试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化学
化学学科组
根据化学《考试说明》的范围和要求,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学科价值”作为考查重点,以平稳为主基调,坚持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坚持科学、原创、公平和规范,试题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和中学化学核心素养教学的有效落实。
立足基础,紧扣教材。试题立足学生学习基础、紧扣化学教材,重点围绕化学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设计考查目标,以学生熟悉的题型与核心知识呈现考查内容。例如,第1题至20题、第25题和第27题,重点考查化学用语、化学基本概念和反应原理、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基本计算和实验基础知识等;第29题、第30题尽管试题综合性较强,但基本素材来自教材,问题设计围绕学生必备知识展开。
突出能力,强化方法。化学符号表征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是化学学科的关键能力。试题以真实问题情境为载体,重点考查学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和化学原理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第21题至24题、第31题重点考查分析综合能力;第28题电子式的书写、第29题离子方程式书写,第31题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重点考查表征能力。试题还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考查。例如,第23题重点考查了化学守恒思想,第26题、31题重点考查了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的思想,第28题、31题重点考查了物质转化思想,第29题重点考查了化学平衡思想。
素养为本,凸显价值。试题以化学学科素养为导向,让学生充分体会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体表现在:(1)问题的选择与设计坚持真实性、应用性和价值性。例如,第29题以工业制备硫酸的知识为背景,涉及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相关问题。(2)问题设计坚持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层次性。例如,第30题有关萃取分液操作、结合数据分析产品纯度等体现了问题设计的基础性和综合性;第28题设计实验验证方案、第31题同分异构体书写以及有关合成线路的设计等,体现了设问的开放性。
立德树人,鼓励创新。关注化学新能源、新物质、新材料等在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中的作用,例如第22题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第31题具有玻璃化转变温度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等。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激发创新意识,发挥化学试题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
生物
生物学科组
本次命题按照《考试说明》的考核要求,试卷总体稳定,难度适中,全卷既体现“立德树人”的宗旨,贯穿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向,满足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同时又对中学教育教学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一、立足双基,坚持稳中求新
试卷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稳中求新,从多角度、多层次检测考生对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如分析火烧迹地的群落演替、构建人群中某显性遗传病的遗传模型等。
整卷从易到难,层层递进,要求考生从基础出发,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体现了必修模块间、必修与选修间的综合,充分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如细胞计数方法、基因工程与遗传及生态等的综合考查。
二、关注热点,增强社会责任
以社会热点相关试题的考查,增强考生的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试题的正面导向功能。如试题以新冠病毒疫苗为情境,考查免疫学知识,提高新冠病毒防疫意识;探究酒精影响动物行为的实验,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提高安全驾驶和法律意识。
三、素养为本,凸现能力考查
试题设计坚持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本,注重考查考生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如分析无机磷对大豆光合速率和有机物积累的图表,考查考生获取新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等综合运用能力。
四、学以致用,注重实验探究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本次命题一如既往地注重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体现生物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学科价值。例如,以教材中酶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相关实验为载体,检测考生对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理解;依据发酵实验原理,利用甘蔗制作果醋,考查考生的实验运用能力;创设“酒精对动物行为的影响”的实验情境,综合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等。
技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学科组
信息技术学科命题依托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按照《浙江省普通高中选考科目考试说明》的范围和要求,围绕学科核心内容,全面考查学生信息技术的学科能力,突出信息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综合运用。试卷在结构、题型、难度等方面保持相对稳定,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便于高校选拔人才。
立足基础知识
试卷涵盖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内容,考查面广,知识点分布合理,全面评价学生信息技术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由易入难,层层递进。第1~6题从信息、网页与网站、数据库、编码、图像容量等方面,多角度考查学科的基本概念,学生可根据自身思维特点选择求解方式;第7、8题主要是VB表达式与流程图,考查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试题立足基础,引导教学回归教材,第3、9题通过改编教材中的素材,分别考查数据库与算法的基础知识;第14题第(1)小题的四个选项均来源于教材,考查多媒体作品设计的基本概念。
注重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本学科的核心素养。试卷通过不同的题目类型、考查角度、难易程度等方面,多维度考查学生的计算思维。第9题通过程序语句的组合,考查程序设计逻辑思维;第11题通过字符串处理,考查学生对程序的阅读和算法的理解能力;第10、12题的对分查找与冒泡排序属于教材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对算法的优化或实现途径的改变,考查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应变能力,展现算法魅力;第15题从数据整理到排序,再到有序数据的利用,层层递进进行问题设计,通过对选择排序算法进行简单变形,考查学生对排序算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凸显学科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是本学科的核心能力。试题以实际问题为原型,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3题以学生身体健康指数的数据处理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运用公式、图表、排序和筛选等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试题采用多种考核形式,以操作实践为基础,突出数据分析能力。第14题以绿水青山为主题,以多媒体作品设计、创作过程为主线,考查学生利用Flash软件创作多媒体作品中的动作脚本、补间动画以及帧操作的应用能力,突出创作过程中的问题解决;第16题作为试卷的压轴题,从选拔优秀学生的角度出发,力求灵活性和开放性并重,难度和区分度兼顾。试题以学生熟悉的情境为基础,创设特定计算规则,进行问题设计,综合考查学生对数据模型和算法模型的理解能力以及程序分析与设计能力。
技术(通用技术)
通用技术学科组
通用技术学科按照《浙江省普通高中选考科目考试说明》的考核范围和要求,保持试卷结构、难度、知识点分布的基本稳定,素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注重学科素养,全面考查学生通用技术的学科能力,发挥选考对教学的引导作用。
一、素材贴近学生生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用技术课程立足培养及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试题选用大量与实践相关的题材,倡导教学中注重实践课程的开展。如第4题选用的“金属材料加工常用工具”题材,第6题选用的“金属材料加工操作流程”题材,第10题选用的“常用电子元器件认知”题材等,都是学生实践课程中接触或关注的内容。
选用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以利于学生思维的展开。如第1题选用的“恒温电烙铁”题材,第2题选用的“手持充电式紫外线杀菌器”题材,第15题选用的“拦截漂浮物的装置”题材,第17题选用的“窗帘自动控制电路”题材等。
二、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关注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紧扣考试大纲,不出偏题、怪题,不出有争议的题,维护通用技术良好的教学环境。
选考电子控制部分,第10题考查的是基本元器件的认知,第11题考查的是对简单三极管控制原理及继电器电路中二极管作用的理解;第12题考查的是组合逻辑门电路分析;第13题考查电压比较器的应用;第17题考查了简单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应用与设计,具体电路只涉及了三极管、比较器、555电路、继电器等知识。全部内容无超纲,符合高中通用技术的教学要求。
命题过程中,始终贯穿引导教学回归基础与教材的思想,强调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教学回到问题的本质、思维的训练与提升上。
三、注重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试卷围绕着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展开。试题注重创新设计和物化能力等核心素养的考核。如第15题的“拦截漂浮物的装置”,素材来源于真实生活,并解决实际问题,且草图方案有多种可能,有利于考核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的素养。同时引导教学中关注创新思维的养成,提升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
第14小题的钢板剪切机控制系统,以控制的角度,考查学生工程思维的素养,并结合第5小题的物化能力,形成有机的结合。
第17小题的窗帘自动控制电路,真实问题引领,以问题带出任务,结合电路分析、设计、绘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考查了通用技术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