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府山高复 | 杨府山文化补习学校

网站首页 / 1月学考选考复习 / 7选3政史地

浙江重点学校高三月考历史试题卷

高三月考历史试题卷

                    考试说明:

1.本试卷分问卷和答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姓名和座位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25题共5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将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关系结合以强化王权 

B.通过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

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2.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

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古代中国政治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充满矛盾与困

C.古代王朝的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3.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4.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5.20世纪70年代初蒋介石曾声明:“我们……宣布退出我国所参与缔造的联合国。同时声明,对于本届大会所通过的此项违反宪章规定的非法决议,中华民国政府与全中国人民,决不承认其有任何效力。”材料不能表明

A.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B.美国已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C.蒋介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

6.罗马帝国虽然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这主要是指

A.它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B.它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C.它最先建立了相对民主的政治制度       D.它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源头

7.1787年,华盛顿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政体确立了

A.联邦制原则   B.人民主权原则  C.权力制衡原则     D.两院制原则

8.20世纪初,当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时,列宁曾热情地称赞“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这里列宁称赞的是

A.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气象一新         B.十月革命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C.工农武装割据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

9.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达维将军在给美国陆军部的报告中说:“由于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所造成的耻辱,纵令时间容许,国民党政府是否能在华南取得必要的支持,动员这一地区的人力,以重建其军队,实属极端令人怀疑。”这一史料表明,美国  

A.对中国抗日战争持观望态度            B.对武汉会战结果的不满     

C.对共产党的肯定                      D.对蒋介石政权的失望

10.《大刀进行曲》是抗日战争时期流行的抗日歌曲,词曲作者麦新最初是歌颂二十九军的大刀队,歌词第二句“全国武装的弟兄们!”,原来是“二十九军的兄弟们”。以下事件与二十九军有关的是

A.宋哲元收复喜峰口              B.安德馨血战山海关

C.冯玉祥和吉鸿昌收复多伦          D.蔡廷锴坚守上海

11.1927年上海《东方杂志》以“农民状况调查”为题征文,要求应征者文章要“注意于农民疾苦实际情形之说明……当以报告事实为主,切勿流于空洞”,后推出了“农民状况调查”专号,集中刊载了16篇农村调查研究专文和23篇《各地农民调查》的“征文节录”(涉及区域及文章数量见下表)。下列关于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充分肯定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

B.国民大革命时期人们对“乡村问题”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

C.长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下城乡“背离化”趋势更为凸显 

D.反映当时以近代实证科学为导向的调查之风颇为流行

12.这次战事(役)结束后,南线国民党军主力全部被歼,南京、上海及武汉已面临严重威胁。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南京国民政府遭到的悲剧,显示出一个时代的结束”。材料反映的是

A.北伐战争      B.淞沪会战      C.徐州会战         D.淮海战役

1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以下各项对这一时期外交形势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改变了东西方国家间的外交格局

C.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D.在区域合作组织中发挥主导作用

14.新时期,我国在外交上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下列能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①向海外派遣维和部队            ②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③参加朝核“六方会谈”       ④积极参加裁军工作会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15.梭伦在担任执政官期间,曾立法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这一规定旨在用法律来

A.赋予公民的国家主人地位            B.培养公民见义勇为的品质

C.引导公民切实地关心国事           D.冲破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16. 根据1871年开始生效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文本,这个新的民族国家称为“德意志联邦”,其最高首脑为“联邦主席”。直到威廉一世加冕时,人们才从发布的皇帝宣言中得知,“联邦主席”改成了“德意志皇帝”。原来,威廉一世希望自己被称为“德国皇帝”,这一要求遭到巴伐利亚国王等的反对,最后威廉一世接受了“德意志皇帝”称号。上述材料表明 

A.德意志帝国不适合建立联邦制          B.德意志帝国仍是封建专制政体

C.德意志帝国分裂割据局面仍没有消除      D.德意志帝国存在集权与分权主义之争

17.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D.工业资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18. 美国麦迪逊曾说:“共和国无论多小,为了防止少数人结党营私,代表必须达到一定数目;同时,共和国无论多大,为了防止人数过多的混乱,代表必须限于一定数目。”下列说法符合他的主张的是

A.既要让公民行使权力又要限制行使权力的范围B.应该采取中庸原则,处事不偏不倚

C.应该把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D.代表机构既能体现广泛性又要精干有效

19.1848年《共产党宣言》引言中指出:“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这一观点的历史依据是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B.马克思主义已成为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

C.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D.英、法等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完善

20.马克思说:“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也是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引发了巴黎市民起义ks5u

 

B.巴黎公社符合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学说

C.法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也是促使巴黎市民起义的重要原因

D.巴黎公社运动是法国人民爱国的自发行为

21.历史学者姚海在《俄国1917 年的“电报革命”》中写道:“俄国1917 年二月革命在首都彼得格勒是以工人和卫戍部队的起义取得胜利的。但在外省和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接受了彼得格勒革命的事实。”学者把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电报革命”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A.二月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      B.列宁当时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夺权

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          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22.19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以下是各新兴力量崛起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它们发生的先后顺序应为 ①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②中国“一五”计划完成③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23.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24.“这条线以西的欧陆各国,一直根据自己的民族传统来解决战争所带来的诸多难题,没有受到英美等国的压力或胁迫。而这条线以东的欧洲国家的发展,则被打上了外国势力的明显印记。”上述内容出自

A.《开罗宣言》                      B.《大西洋宪章》    

C.《联合国宪章》                    D.《马歇尔计划》

25.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A.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B.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D.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26题16分,27题16分,28题18分,共50分)。

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过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材料四: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分别指什么?(4分)

 

 

 

 

(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4分)

 

 

 

 

(3)请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4分)

 

 

 

 

(4)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来抹杀”,而是“利泽长久”。(4分) 

 

 

27(16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人民日报》1972年2月22日

材料二  自从一八九四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中日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两国平等友好相处的障碍。恢复中日邦交,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友好睦邻关系,将为进一步发展我们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扩大两国经济和文化交流,开辟广阔的前景。中日友好不是排他的,它将为和缓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1972年9月26日周恩来在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词

材料三   中日两国联合声明在北京签字

 

请回答:

(1)材料一与当年哪一事件有直接关系?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的政治分歧有哪些?双方“努力寻找共同点”的成果是什么?(5分)

 

 

 

 

(2)据材料一、二,发展中美、中日正常的国家关系应遵循怎样的原则?据此分析这一原则的基本特点。据材料二指出,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还应注意什么问题?(5分)

 

 

 

 

 

(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请为材料三图片写一简要说明(6分)。

 

 

 

 

 

28.(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作为一个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的国家,美国比任何国家更有可能轻视这一国际系统和总的挑战。但由于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美国对挑战的反应及提出的法令越有效,这一系统将越长久和越稳定。

              ——【美】威廉·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1999年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张并指出其目的。(4分)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申国家整体实力增强。

           ——江泽民《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1999年

(2)材料二提出了什么观点?据材料一、二指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什么?(8分)

 

 

 

 

 

 

ks5u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两种观点的认识。(6分)

 

 

 

 

 

 

 

 

 

 

 

 

 

 

 

高三历史月考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B

B

C

B

D

A

A

D

A

A

D

B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C

D

A

D

A

B

D

B

C

D

A

 

 

二、非选择题(26题16分,27题16,28题18分,共50分)。

26.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分别指什么?(4分)ks5u

 

 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

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4分)

ks5u

 

(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4分)

 加强专制君权的需要(削弱相权);缺乏人才。(4分)

 

(3)请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4分)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4分)

(4)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来抹杀”,而是“利泽长久”。(4分)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等。(4分)

 

27.(1)材料一与当年哪一事件有直接关系?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的政治分歧有哪些?双方“努力寻找共同点”的成果是什么?(5分)

尼克松总统访华。(1分)分歧:社会制度、台湾问题。(2分)成果: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2分)ks5u

 

(2)据材料一、二,发展中美、中日正常的国家关系应遵循怎样的原则?据此分析这一原则的基本特点。据材料二指出,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还应注意什么问题?(5分)

 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特点:具有包容性、广泛性,适合各类国家处理国家间问题。(2分)健康发展:以史为鉴,面向未来。(1分)

 

(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请为材料三图片写一简要说明(6分)。

1972年,(1分)在中美关系改善的直接推动下,(1分)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1分)周恩来与之会谈,(1分)中日两国签订了联合声明,标志着中日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为和缓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2分)

 

28.(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张并指出其目的。(4分)

主张:主张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2分)

目的:为美国独霸世界提供理论支持。(2分)

 

(2)材料二提出了什么观点?据材料一、二指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什么?(8分)

观点: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是一个长期发展的曲折过程。(4分)

理由:世界各种力量进行新的分化组合;多极化趋势遭遇美国“一极”图谋的挑战。(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两种观点的认识。(6

认识:单极世界违背各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不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多极世界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协调发展,符合客观规律;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这是一个曲折的、长期发展的过程。(6分)

 

 

 

ZE: 10.5pt; mso-spacerun: 'yes'"> 

 

(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4分)

 

 

 

 

(3)请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4分)

 

 

 

 

(4)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来抹杀”,而是“利泽长久”。(4分) 

 

 

27(16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人民日报》1972年2月22日

材料二  自从一八九四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中日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两国平等友好相处的障碍。恢复中日邦交,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友好睦邻关系,将为进一步发展我们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扩大两国经济和文化交流,开辟广阔的前景。中日友好不是排他的,它将为和缓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1972年9月26日周恩来在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词

材料三   中日两国联合声明在北京签字

 

请回答:

(1)材料一与当年哪一事件有直接关系?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的政治分歧有哪些?双方“努力寻找共同点”的成果是什么?(5分)

 

 

 

 

(2)据材料一、二,发展中美、中日正常的国家关系应遵循怎样的原则?据此分析这一原则的基本特点。据材料二指出,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还应注意什么问题?(5分)

 

 

 

 

 

(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请为材料三图片写一简要说明(6分)。

 

 

 

 

 

28.(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作为一个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的国家,美国比任何国家更有可能轻视这一国际系统和总的挑战。但由于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美国对挑战的反应及提出的法令越有效,这一系统将越长久和越稳定。

              ——【美】威廉·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1999年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张并指出其目的。(4分)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申国家整体实力增强。

           ——江泽民《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1999年

(2)材料二提出了什么观点?据材料一、二指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什么?(8分)

 

 

 

 

 

 

ks5u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两种观点的认识。(6分)

 

 

 

 

 

 

 

 

 

 

 

 

 

 

 

高三历史月考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B

B

C

B

D

A

A

D

A

A

D

B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C

D

A

D

A

B

D

B

C

D

A

 

 

二、非选择题(26题16分,27题16,28题18分,共50分)。

26.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分别指什么?(4分)ks5u

 

 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

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4分)

ks5u

 

(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4分)

 加强专制君权的需要(削弱相权);缺乏人才。(4分)

 

(3)请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4分)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4分)

(4)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来抹杀”,而是“利泽长久”。(4分)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等。(4分)

 

27.(1)材料一与当年哪一事件有直接关系?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的政治分歧有哪些?双方“努力寻找共同点”的成果是什么?(5分)

尼克松总统访华。(1分)分歧:社会制度、台湾问题。(2分)成果: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2分)ks5u

 

(2)据材料一、二,发展中美、中日正常的国家关系应遵循怎样的原则?据此分析这一原则的基本特点。据材料二指出,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还应注意什么问题?(5分)

 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特点:具有包容性、广泛性,适合各类国家处理国家间问题。(2分)健康发展:以史为鉴,面向未来。(1分)

 

(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请为材料三图片写一简要说明(6分)。

1972年,(1分)在中美关系改善的直接推动下,(1分)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1分)周恩来与之会谈,(1分)中日两国签订了联合声明,标志着中日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为和缓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2分)

 

28.(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张并指出其目的。(4分)

主张:主张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2分)

目的:为美国独霸世界提供理论支持。(2分)

 

(2)材料二提出了什么观点?据材料一、二指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什么?(8分)

观点: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是一个长期发展的曲折过程。(4分)

理由:世界各种力量进行新的分化组合;多极化趋势遭遇美国“一极”图谋的挑战。(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两种观点的认识。(6

认识:单极世界违背各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不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多极世界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协调发展,符合客观规律;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这是一个曲折的、长期发展的过程。(6分)

 

 

 

上一篇:2014年高考真题——文综(浙江卷) Word版

下一篇:2013-2014学年宁波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