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府山高复 | 杨府山文化补习学校

网站首页 / 6月选考高考复习 / 时事政治

 大国关系与重要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

 大国关系与重要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

一、大国关系:

1、主要的大国关系:

(1)、英法关系:A、特点:、在以欧洲为中心的时代,英法关系曾是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它们争夺殖民霸权、海上霸权和欧洲霸权的斗争十分激烈;、英国对欧洲大陆一贯坚持势力均衡政策,一切以英国的利益为转移;、20世纪以来,英法在对德问题上有合作也有矛盾,二战后法国奉行独立外交政策;B、演变:、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同拿破仑帝国争夺霸权和欧洲市场,最后打败了法国;、19世纪中期,英法联合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俄国;联合侵略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战中,英法军队在西线联合对德作战,西线成为大战的主战场;、巴黎和会上,法国极力主张削弱德国;英国则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不愿法国独霸欧洲;、英法操纵国际联盟,极力排斥美国插手欧洲事务;、20世纪30年代,英法对德意法西斯侵略扩张共同采取绥靖政策;、二战后,英法都先后加入北约、欧共体,20世纪90年代共建欧盟。

(2)、法德关系:A、特点:、两者是争夺欧洲霸权的老对手,双方长期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在长期的对立和争霸斗争中,双方互有胜负,几度起落,由于实力相当的受国际关系的制约,双方都没有达到最终目的;B、演变:、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向德国割地赔款,德国成为欧洲大的最强国;、19世纪晚期,法国力图向德国复仇,德国则想进一步削弱和遏制法国,法德矛盾十分尖锐; 、20世纪初,两国分别加入协约国与同盟国,双方均加强军备竞赛;、一战中,英法军队在西线联合对德作战,西线成为大战的主战场;、巴黎和会上,法国极力主张削弱德国,会议鉴定了《凡尔赛和约》,部份实现了法国的愿望;、20世纪30年代,英法对德意法西斯侵略扩张共同采取绥靖政策;、二战后,法和联邦德国共建欧共体,在经济上建立伙伴关系,20世纪90年代共建欧盟。

(3)、英美关系:A、特点:、一战后,美国地们上升,英国地位下降,双方有合作也有冲突;、二战中,两国合作,二战后美国取得世界霸权,英国跟随美国; B、演变:、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英国赢得民族独立;、一战后期,美国参战,与英法协同抗击德国;、一战后,美国企图凭借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实现经济全世界的野心,英国则力图保持海上霸权,英美矛盾尖锐;、美国企图控制国联,英法极力反对,美国没有参加国联;、华盛顿会议后,美国取得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英国从此丧失海上霸主地位;、一战后,英美在武装干涉苏俄、德国赔款问题上采取相同或相似的政策;、二战中,美英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密切合作,协调行动,对打败法西斯作出了贡献;、二战后,美国取得了世界霸权,打着反对殖民主义和旗号排斥英国势力;英国依靠美国援助恢复经济,政治上也成为美国的附庸,加入北约组织。

(4)、美苏关系:A、特点:美苏关系主要集中表现在二战前后,从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整个国际关系围绕美苏关系而展开,美苏争霸成为美苏关系的核心;B、演变:、二战前,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美国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起对苏联进行武装干涉和敌视;、二战中,由于法西斯侵略严重损害英美利益,美英逐渐改变了对苏的敌视政策,转而采取援助苏联,同苏联合作的政策,美苏关系走上了战时合作的道路;、二战后,美苏经济军事实力的对比进一步发生变化,美苏两国战时合作关系破裂,美苏冷战对峙,两极争霸。

2、近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中国: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动进入近代国际关系体系中,直到20世纪初,作为落后国家,一直是列强瓜分、掠夺和欺凌的对象,毫无国际地位可言;、一战中,中国取得战胜国地位,但由于是弱国,根本无法保证自己的车际权益;即使在反法西斯中,列强放弃在中国特权后,中国的主权依然经常遭到侵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开始在国际舞台上产生强大影响;朝鲜战争的胜利、日内瓦会议、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等标志着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20世纪末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英国的“大陆均衡”政策:

、含义:指英国为维持霸主地位凭借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维持欧洲各国之间相互牵制的关系,防止一国称霸欧洲的外交政策;、实施:从拿破仑帝国崛起到二战结束,英国长期推行这一政策,为了抵御欧洲大陆的强国,英国先后采取了联合抗法—联法败俄—联合抑德—扶德抑法—纵德反苏的做法。、英国能长期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实力决定、国家利益决定、客观条件决定(英国处于欧洲大陆以外可以坐山观虎斗)。

二、重要的国际组织:

1、国际联盟和联合国:

(1)、国际联盟:、提出;、建立:时间、地点;、宗旨;、实质;、活动: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等采取纵容政策;、解体:1946年。(2)、联合国:、建立:时间、国家、标志、总部地点;、主要机构;、常任理事国;、宗旨和原则;、作用。

2、法西斯同盟和反法西斯同盟:

(1)、法西斯同盟:、形成:A、1936年,《德意议定书》B、1936年《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加入; 、活动:德意日对外侵略,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3年9月,开始瓦解,1945年结束。

(2)、反法西斯同盟:、建立:A、《大西洋宪章》;美英对苏联的援助;B、1942年1月,、主要活动:政治上相互协作(四次国际会议),经济上相互支持,军事上相互配合;、意义。

3、欧共体和欧佩克;

(1)、欧共体:、原因:为保障欧洲国家自己的安全,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加快相互间经济的发展,欧洲各国必须联合;、成立与发展:1951年、1967年、1993年、1999年;、主要国家:最初发起国;、实质:国家垄断资本的联合;、影响:A、西欧各国间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加强,政局日益稳定,它的国际地位提高并日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B、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减弱,美国与西欧的主从关系改变,并逐渐向平等的伙伴关系发展,这就使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并发生动摇。、主要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2)、欧佩克:、建立:1960年,由伊拉克、沙特、科威特和委内瑞拉等国发起的国际经济组织。、以石油为武器,与西方列强抗衡。

4、北约与华约:

(1)、北约:、存在时间:1949年起直到现在;《北大西洋公约》

(2)、华约:、成立时间:1955年;、意义:标志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三、重要的国际会议

1、巴黎和会(时间、参加国、操纵国、主要内容-条约、影响);2、华盛顿会议(背景、目的、时间、参加国、内容—条约、影响);3、慕尼黑会议(时间、参加国、内容、影响)4、开罗会议(时间、参加国、人物、内容、影响);5、德黑兰会议(时间、参加国、人物、内容、影响);6、雅尔塔会议(时间、参加国、人物、内容、影响);7、波茨坦会议(时间、参加国、人物、内容、影响);8、万隆会议:、背景: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纷纷建立,亚非国家之间出现联合反帝反殖民的新局面;、时间、地点;、决议:、影响:亚非会议所反映出来的团结反帝、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精神,被称为“万隆会议”。

上一篇:2012届高考政治备考重大时政热点分析:物联网将成第13届高交会热点

下一篇:时政:推进个税改革促进社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