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府山高复 | 杨府山文化补习学校

网站首页 / 高考冲刺 / 语文

金丽衢十二校201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花冠(guān)    龋(qǔ)齿     包扎(zā)      奴颜婢(bēi)膝

  B.引擎(qíng)    推诿(wěi)    烙(lào)印     捅娄(lóu)子

  C.夹(jiá)袄     顷(qǐng)刻   择(zhái)菜    前倨(jū)后恭

  D.蒙(mēng)骗    豇(jiāng)豆  纤(qiàn)绳    大放厥(qué)词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1902年,物理学家卢瑟福提出了放射性元素的膻变理论:放射性原子是不稳定的,它们自发性地放射出射线和能量,而自身衰变成另一种放射性原子,直至成为一种稳定的原子为止。

  B.从美国归来的崔永元日前举行媒体说明会,他举起中国护照供媒体拍照,笑称终于能说明自已没有加入美国国籍,他也大方地承认,与方舟子在微搏上关于转基因的论战,是加速自身离开央视的原因。

  C.在这月色溶溶的深夜里,望着那宽阔的街道、街道两侧的农舍、草垛和睡去的杨柳,内心会感到分外平静。摆脱了一切辛劳、忧虑和不幸,隐藏在艨胧夜色的庇护下,村子显得那么温柔、凄清、美丽。

  D.此次农展会,个大鲜绿的黄田辣椒、粗长肥厚的栗木莲藕、清甜化渣的芳林马蹄等等,这些散发着浓浓“土”味的特包农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亲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指挥大师艾森巴赫的指挥下,钢琴家朗朗和世界著名的费城交响乐团在民族宫大剧院上演了钢琴协奏曲《黄河》,真可谓琴瑟和谐,让所有的观众大呼过瘾。

  B.世纪80年代初期,我们党尊重生产力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意愿,“摸着石头过河”,从民自发包产到户中受到启示,在全国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路。

  C.另一方面,预期美联储退出QE的呼声从年初开始响起,直到本月20日消息落地,整整一年的时间,黄金市场好像如芒在背,忍受着美联储退出QE的魔咒和压力。

  D.人大代表张丰瑞说,作为本她的企业负责人,希望政府部门加大对本地企业的扶植,本地企业在创税过程中贡献突出,但在政策上,本地企业相对于招商企业来说并不存在优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济州总领馆在获悉“海娜号”被扣押消息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同海航及韩方进行了多次沟通,要求韩方确保邮轮上游客的人身安全以及在船上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

  B.美国航天局12日宣布,该机构1997年发射了“旅行者1号”探测器,已经飞进星际空间,目前正在寒冷黑暗的银河中漫游。

  C.相关官员表示,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很复杂,要考虑到解决随迁子女的考试问题,因此又不能影响到北京、上海当地考生的权益。

  D.在先后发布“袭击纽约”“袭击华盛顿”的视频后,朝鲜22日发布新的宣传视频,显示“朝军大举进攻韩国,伞兵降落到韩圈首尔与韩国士兵巷战,将15万美国公民劫持为人质”。

5.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毋庸置疑,“最严交规”设置的初衷并不在处罚,更不是要“坑爹”,而在严惩藐视法规尊严和人的生命安全的野蛮驾驶者。因此                                 ,很难想象如此能让人不生怨气。

  ①且滋生道路通行速度无谓缓慢或引发事故等弊端

  ②职能部门也难辞懒政之嫌

  ③则有违“最严交规”设置的初衷

  ④并藉此养育文明驾驶的风尚

  ⑤限速、交通灯、标志线等设置应该是科学而人性化的

  ⑥倘若因限速随意设置或混乱等原因而致无辜者受罚

  A.④⑤⑥③①②  B.⑥⑤④③②①  C.⑤④⑥①③②  D.⑤④⑥③①②

6.把下面的这个长旬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分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愿意。(4分)

    核心价值观是指能够体现社会主体成员的价值价值诉求,反映社会主体成员的根本利益,对社会变革与进步起维系和推动作用的有特定内核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

7.根据下面图表内容和文字表述,回答下面问题。(5分)

    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及贡献率

排放量

排放量万吨

贡献率

煤炭燃烧

2179

86.7

炼钢

168.5

6.7

炼油

68

2.7

机动车

99.8

4

合计

2513.3

100.0

    注: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进行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硝酸盐二次颗粒,由气体污染物转化为固体污染物,成为PM2.5升高的最主要因素,从而导致雾霾天气的产生。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造成全国大范围雾霾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据上文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治理雾霾天气的建议。(3分)

二、观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针对宋人以文字、以才学、以议论入诗的倾向,严羽力纠其偏,提出“妙悟”说,这对推崇盛唐传统,把握诗的形象思维特征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后来的论诗者,沿着严羽的思路滑向玄虚的另一端,即“以禅言诗”,一时文士中好佛者大肆呼应,遂成风气。晚宋的一些诗人还以“学诗浑似学参禅”为七绝首句,互相赓和,累累不休,明人亦复效颦不已。在这种学术文化背景下,清代不少诗论家认为,诗以情性为本,而禅见性而忘情,这种诗学观背离诗的艺术特征,会将人引入歧途。所以,他们找到以书言诗的新视角,抛开禅学的玄虚神秘观念,以文人熟悉的书学作浅近的阐述,充分体现了本土文化中书、诗的优势互补与整合。

    清代文学批评的一个重大收获,就是出现五百多种诗话,有些诗论家将书与诗作跨门类的比较,以书喻诗,说明作法,直探规律。如薛雪的《一瓢诗话》中有九处地方以书说诗,讲透作诗原理。乔亿的《剑豁说诗》更具体地指出“字画有篆隶真草,诗亦有之”,并找出了它们的对应关系。如汉魏晋诗与隶书都具古朴意味,唐诗和真书在各自领域中都呈巅峰状态,李白之飘逸与张旭、怀素草书都是浪漫精神之杰作,杜诗与严书都饱含忠君忧国、大气鼓荡的沉雄气概,等等。这些对应,或同一时代特征,或同一内蕴风格,或类似的文化历史地位。

    诗、书的同一性在个人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黄庭坚看李白的苹书,感到“其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而潘德舆评黄庭坚:“鲁直诗如其字,自以骨气胜,非以格韵胜者。”因为诗是心之言志之声,书是心之画性之态,外化为精神产品,其一体化是必然的。所以,诗书同构是文学与艺术相通的一个重要规律。

    除此以外,诗书在作法、变通、个性化追求等方面都有同构之处。方东树《昭昧詹言》续卷一论述写七律之难:“七律束于八句之中,以短篇而须具纵横奇恣、开阖阴阳之势,而又必起结转折、章法规矩井然,所以为难。古人至配之书中小楷。”冒春荣《葚原诗说》卷一谈到诗用虚字可使成为诗中之线索:“然其精神顾盼,意态飞动处,亦实具牵系联带之妙。此惟善书者知之。”

    诗书同构原理而引起以书言诗的诗评风气,是诗歌美学发展的必然。中国历来就有以人物、景观和自然意象比喻诗文,作印象式批评,至明清时已蔚为大观。如敖器之评魏武帝至唐宋诗人29家,王世贞评明代诗人105家、文人63家,洪亮吉评清代诗人104家,都是引物连类,让人意会连想。由于诗与书在艺术意蕴方面相似,因此,以书言诗也就成了一种优美的文化比较。

    清代出现以书言诗的文化现象也跟当时文人的才艺学养有密切的关系。科举取士以来,文人除须熟读经史子集外,还要赋诗习字。乾隆时朝廷开始以书取士,书的成就也影响其科场命运,所以很多文人从小苦练有成,不少人既是诗人又是书家。更有佼佼者如徐渭书、诗、画、印皆精,伊秉绶工诗文、善画、精篆刻,郑燮诗书画“三绝”,他们都为后人推崇。由于多种文化资源的熏陶与融汇,因此才有清诗话中以书言诗的热闹景象。

8.下列对“以书言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书言诗”是清代一些诗论家在“以禅言诗”成风的背景之下提出的论诗新视角。

  B.“以书言诗”的诗评风气是诗歌美学发展的必然,这种诗评方法在明代就已经很流行了。

  C.“以书言诗”的文化现象的出现,其实也跟当时文人的才艺学养是有密切的关系的。

  D.“以书言诗”是一些诗论家将书法与诗作进行跨门类比较的一种论诗方法。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严羽提出“妙悟”说之后,在他的推崇下,一些好佛的论诗者就走向了玄虚的另一端。

  B.中国历来就有以人物、景观和自然意象比喻诗文,作印象式批评的传统,因此,以书喻诗,说明作法,直探作诗规律是诗歌美学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

  C.诗书在作法、变通、个性化追求等方面都是有同构之处的,因此,采用以书说诗的方法,是可以讲透一些作诗的原理的。

  D.同一时代的诗与书法往往会呈现出一种对应,它们或是具有同一时代特征,或是同一内蕴风格,或是类似的文化历史地位。

10.请简述清代出现“以书言诗”的文化现象的原因。(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与一块土地的对视

陈丹玲

    ①我站在风里对着它观望。那是一块棱角分明的土地。父亲耕种的土地,葱绿、翠绿、碧绿、墨绿,深深浅浅,顺着汗流的姿势曲伸、铺展。庄稼们过分自由和幸福,因此过分繁荣,留住了风和时光,轻轻摇晃。

    ②天高气爽的日子,父亲在向阳的坡地里挖红苕,双臂一抡,锄头吃进土里,再使劲一掀,几块红苕裹在泥块里忽闪着面孔。父亲丢开锄头,弯腰,双手掰开泥块,取出红苕,像给大地接生,幸福得自己快要哭出来,而风挟着鸟影在夕阳中归巢于身旁的那片树林。

    ③我对红苕的美好记忆来源于由红苕提炼而成的硬实金黄却香甜无比的麻糖。每场赶集,父亲都会带回来一块。避开弟妹,一个人到村口的田坎上手搭凉棚翘首等父亲归来,是我儿时最得意的狡猾。由于卖乖而分得一块最大的麻糖,我会在那晚为自已的狡猬偷着乐得睡不着觉。

    ④祖父的牙齿快掉光了,他把麻糖装进瓷碗里放到饭面上蒸成糖水,像饮酒一样有滋有味地抿。这种吃法着实让我在七八岁时羡慕了很久。麻糖多时,我会大块大块痛快地嚼咬,如雷贯耳,地动山摇。麻糖少时,我就舍不得地含着,让甜水流避咽喉,不咽,坚持到最后,再咕咚下去,就甜进心里。在同村伙伴面前,我让麻糖在牙齿间冲撞,左而右,右而左,声音震耳,咣当如擂响一面锣,炫耀旁若无人。麻糖鼓在腮边时,少说话,嘴角漏风会把糖水漏下去,赶快“咝咝”抽气就能收回。麻糖吃多了,我的龋齿在七八岁的光景,甜掉了。有一颗滑进肚里,嘴角淌出血来,我一整天都恐慌却假装沉默,不说出自已。晚上,忍了一天的泪水肆恣流淌在枕边。不知不觉我梦见一条菜花蛇在草丛中偷偷地笑,也在蜕皮,不出半点声音。我的泪水在梦中风干,而曾想复仇的目光在后来的成长岁月中被许多个温馨的月夜溶解。

    ⑤父亲开始挖井存储红苕。白天黑夜地蹲在井底,我们吊土时顺便吊下去食物。父亲有事了从底下喊一句话,瓮声瓮气的回声从井口冒出来,却变了调。我们把头探进去回应一声,听见声音落到井底。此时骨子里天生的那份对亲情的顾惜和依恋开始滋生我对井的恐惧,我怕父亲不再上来。那种恐惧沿袭至今,无法回避,也从没想过去回避。

    ⑥太阳落山后,田地里漫开一层淡淡的幽暗。慈悲的母亲用火柴点燃一堆堆风干的豆梗、玉米秆、海椒秆、红苕藤。它们魂归自然。周围弥散开草木的烟火味,干燥、清香,让我想起凤凰的涅槃,凄美、希冀、激动。青烟从地里扶摇而上,直抵云霄。我站在地里仰酸了颈脖,相信那烟是它们的魂,在轮回中能化成一季春雨再回到这堤地里找到它们的前生。晚风急急地在地里打着旋,想尽量多带走一些灰烬。我忽然莫名地想让自已也燃烧在一场风里。

    ⑦火在灰里还没有熄尽。祖母说这种火灰最好烧洋芋。掏出的洋芋,由于滚烫就从这只手翻到那只手。翻来翻去的过程中,洋芋连皮带肉就被吞进肚里,只分把钟的时间。村东边的二叔公被一只洋芋哽死过去,亏得祖父铁锤大的拳头落在他背心,抖出了那只还冒着热气的洋芋。祖母说那是饿极了的日子,肚子是生死之途的唯一进口或出口。生命的脆弱在一只洋芋的大小或吃一只洋芋的快慢中演绎得淋漓尽致。小时,我是多么不明白那是怎样的一种苦难,而对于我们,现在依然如此,饥饿的恐惧不过是常挂在祖母嘴边的一阵风,随时都会在无声无息地消散。意识中那只洋芋的香味从上一秒持续到下一秒,只是无法抵达今天的鼻孔。

    ⑧收割后的四地,空旷、恬静、温馨,如一位生产后的母亲,来不及擦拭汗水,脸上就荡漾开微笑。在她面前站久了,有一些东西飘散了出来,它们如花瓣随风,气息的芳香直抵我心深处。

(本文有删节)

11.结合具体语境,筒析第四、第五段中加点词语的情感内涵。(2分)

(1)恐慌:           

(2)恐惧:           

12.赏析第4段关于我“吃麻糖”的细节描写。(4分)

13.第7段写“吃洋芋”,有什么作用?(4分)

14.简析本文在构思上的特点。(4分)

15.作者在文末说“在她面前站久了,有一些东西飘散了出来,它们如花瓣随风,气息的芳香直抵我心深处”,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郢州孟亭记

(唐)皮日休

    明皇世,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翰林、杜工部之为尤。介其间者能不愧者,唯吾乡之孟先生也。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

    北齐美萧悫,有“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乐府美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先生则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谢眺之诗句,精者有“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则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也。他称是者众,不可悉数。呜呼!先生之道,复何言耶?谓乎贫,则天爵于身;谓乎死,则不朽于文。为士之道,亦已至矣。

    先生,襄阳人也,日休,襄阳人也。既慕其名亦睹其貌盖仲尼思文王则嗜昌歜七十子思仲尼则师有若吾于先生见之矣。说者曰:“王右丞笔先生貌于郢之亭。”每有观型之志。四年,荥阳郑公诚刺是州,余将抵江南,舣舟而诣之。果以文见贵,则先生之貌纵视矣。

    先是,亭之名,取先生之讳。公曰:“焉有贤者之名,为趋厮走养,朝夕言于刺史前耶?”命之以先生姓。日休时在宴,因曰:“《春秋》书纪季公子友,仲孙湫字者,贵之也。故书名曰贬’,书字曰‘贵’。况以贤者名署于亭乎?君子是以知公乐善之深也。百祀之弊,一朝而去,则民之弊也去之可知矣。”见善不书,非圣人之志。宴豆既徼,立而为文。咸通四年四月三日记。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拘奇抉异    拘:取

  B.北齐美萧悫    美:称赏

  C.荥阳郑公诚刺是州    刺:刺史

  D.舣舟而诣之    舣舟:停船靠岸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介其间者能不愧     不,若属皆且为所虏

  B.日休时在宴,曰    相如持璧却立

  C.先生之道,复言耶    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D.则先生貌纵视矣    去今墓而葬焉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皮日休对孟浩然的诗作了精当的评论。他认为,孟浩然的诗同李白、杜甫一样,都是“大得建安体”,就是说孟浩然诗明朗刚健,具有建安诗歌的风骨。

  B.郑刺史命人画孟先生的像在郢州亭子里,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亭子就命名为“孟亭”。

  C.孟浩然有很多诗句可以和古人相媲美,皮日休在文中例举了几个,并认为孟先生被人称道的诗句还有很多。

  D.皮日休认为称呼人的名是贬义,称呼人的字是尊重。郑刺史把郢州亭子称为“孟亭”是对孟先生的尊重,这是件善事。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既慕其名亦睹其貌盖仲尼思文王则嗜昌歜七十子思仲尼则师有若吾于先生见之矣。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谓乎贫,则天爵于身;谓乎死,则不朽于文。(3分)

(2)公曰:焉有贤者之名,为趋厮走养,朝夕言于刺史前耶?”命之以先生姓。(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21.“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句中,“松排山面千重翠”是写     (时间)的山上景物,“月点波心一颗珠”则是写晚上的        (处所)景物。(2分)

2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桓公问活民于管子。……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管子》)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述而》)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

23.从上述材料中,概括出共同的为政观。(1分)

24.怎样才能获得百姓的信任?请结合材料做分析。(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论语》)

    (2)      ,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王实甫《长亭送别》)

    (3)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4)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5)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贺《李凭箜篌引》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种养心方法叫“放下”。擅画者留白,擅乐者希声,养心者留空。何时放下,何时就会获得一身轻松。“放下”“自在”是禅家的两重至高境界。有一种处事方法叫“放弃”。获得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惜所拥有的,放弃无法拥有的。重要的是放弃之后就不要悔恨。

    有一种用人方法叫“放心”。

    有一种比赛方法叫“放开”。

    有一种思考方法叫“放飞”。

一个“放”字,千般哲理。运用得好,就会使复杂的生活回归简单,纷乱的思绪回归明晰,浮躁的心境回归淡然。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上一篇:杭州二中2014届高三第五次(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2013年浙江高考:语文有三大变化要注意